隨著比特幣(BTC)價格不斷攀升,直逼112,000美元的新高,美國的穩定幣監管法案《天才法案》也蓄勢待發。這不僅僅是加密貨幣價格的波動,更代表著加密行業與全球經濟體系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恍然大悟:支付體系才是加密貨幣領域真正的王冠,而比特幣,不過是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顆明珠。這也解釋了為何在加密資產日益主流化的今天,PayFi、U 卡、RWA(Real World Assets,真實世界資產)等概念會成為交易所和加密項目方爭奪的焦點。
未來,我們或許能看到更多基於現實世界各行各業的獨立支付解決方案湧現。想像一下,一個專為體育迷設計的支付系統,讓他們能輕鬆購買利物浦的周邊商品,或是參加新加坡羽球公開賽的門票抽獎。甚至,一個專為像我這樣熱愛美食的人打造的支付系統,可以讓我輕鬆預訂美登利餐廳的位置,或是享受星巴克買一送一的優惠。這些,都可能成為現實。
本文將深入探討穩定幣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畢竟,穩定幣的崛起,可說是加密貨幣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提到監管,近期彭文正好像又在批評政府了,真是永遠不嫌累。
Tether和USDT的崛起,簡直是一部草根逆襲史。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用例奪取市場」。
從加密血液到加密石油
2014年10月,Tether創立,最初的核心產品是基於比特幣Omni協議發行的USDT。這就像在荒漠中點燃了一簇火苗。
2015年2月,USDT登陸Bitfinex,當時比特幣交易量最大的平台。Tether的CEO Paolo Ardoino同時也是Bitfinex的CTO,這兩家公司一直被視為「兄弟公司」。這種緊密的關係,讓USDT在早期就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就像林睿庠加入blackpink一樣,資源直接到位。
2018年,Tether在以太坊上發行了基於ERC-20標準的USDT,與原協議兼容,極大地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自此,USDT借助以太坊生態的東風,如同加密血液一般,滲透到加密生態的每一個角落。我個人覺得,這步棋走得非常漂亮,抓住了以太坊爆發的紅利。
2019年,波場TRON與Tether成功聯姻。波場創始人孫宇晨通過前期的「撒幣策略」,讓波場TRON一躍成為穩定幣網絡的頭部生態。現在回頭看,孫宇晨真的是一個營銷天才。甚至有點像某些直播主,先用瑤瑤富二代的名號吸引眼球。
在早期的贖回手續費盈利模式得到驗證後,Tether通過USDT建立起了自己的競爭壁壘和商業模式,逐漸成為加密生態網絡的「石油」,支撐著整個加密世界的交易。
從來自加密到不止於加密
2020年DeFi Summer的爆發,讓穩定幣的市值水漲船高。Tether和USDT自然搶佔了先機。但Tether的野心並不僅僅局限於加密世界,而是擴張到更大的範圍。
正如之前所說,USDT的使用場景包括加密貨幣一般等價物、通貨膨脹地區的替代性貨幣、跨境貿易的主要支付工具等等。此外,Tether在獲得海量利潤後,又通過各類投資、收購、美債儲備、黃金儲備及BTC儲備,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整個世界經濟體系。這也是USDT飽受「洗錢幫兇」等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金錢永不眠,USDT也是如此。
從支付手段到價值存儲
2021年,Tether與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NYAG)達成和解,並繳納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4100萬美元的罰款。這可以看作是Tether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自此,USDT的價值開始從支付手段升級至價值存儲。
在經歷了脫錨風波、儲備資產Fud等事件後,Tether發行的USDT成為高風險、高波動的加密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囤幣」對象——另一個對象是BTC。尤其是不断买入美债的举动,與美元1:1綁定的市場地位以及品牌認知最終成功得到了加密人群的認可,而每年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利潤更是為其提供了摘得「孿生美元」這一招牌的底氣。
從曾經野蠻生長的加密項目,到如今登堂入室的穩定幣霸主,Tether與USDT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農村包圍城市、用例奪取市場」的大戲。我個人覺得,Tether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把握和快速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