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北交所IPO受阻?中环洁审核风波:股权、收购、政商关系疑点重重

author 2025-05-21 9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北交所审核疑云:中环洁IPO之路的重重挑战

中环洁,这家号称专注于城乡环境及公共服务的企业,正试图叩开北交所的大门。然而,细读其首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却发现这并非一条坦途,而是充满了重重挑战与疑云。从股权结构的迷雾,到历史收购留下的隐患,再到政商关系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股权结构迷雾:谁是真正的掌舵人?

“无实际控制人”,这五个字在中环洁的招股书中显得格外刺眼。上海磐灏虽然持股62.52%,看似稳坐控股股东之位,但实际控制人的缺失,总让人觉得这艘大船少了掌舵人,未来的航向充满了不确定性。更令人玩味的是,上海磐灏的入主方式——龙吉生、朱晓平两位创始人竟然以0元的价格将股份转让,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迫于某种压力,还是另有隐情?

再看其复杂的股东结构,珠海天量、珠海弘福等一系列“珠海系”公司合计持股高达27.65%,且均由陈黎媛控制。这种层层叠叠的股权结构,不仅增加了信息披露的难度,也让人不禁质疑:陈黎媛是否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无实控人”的说法,是否只是为了规避监管,掩盖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收购疑点:高额商誉背后的风险

中环洁的扩张之路,伴随着一系列的收购。其中,收购大连新天地一役,留下了高达7,617.13万元的商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累计达到7,905.50万元。然而,在监管层的追问下,中环洁始终未能充分解释商誉减值测试的合理性。在高歌猛进的扩张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被收购企业未能达到预期业绩,这些高额商誉将成为压垮中环洁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值得关注的是,收购大连新天地的交易对手方,竟然是陈黎媛的母亲陈桂君,以及中环洁的员工闵立新和前员工于颖。这种“自己人”之间的交易,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利益输送。监管层要求公司说明相关收购款项的支付情况及资金最终流向,正是为了彻查是否存在侵吞公司资产、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政商关系拷问:灰色地带的利益输送?

中环洁的招股书中,不得不提的是部分党政干部在公司任职、参与决策的情形。虽然公司一再强调这些人员已经退休或离职,但其曾经的身份和影响力,仍然让人无法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特别是,监管层对于“该党政干部当前是否继续为公司提供服务、持有公司股权或与公司存在其他利益安排”的追问,更是直指问题的核心。

孙宏,这位退休前担任大连市应急局副局长的“顾问”,虽然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却能够参与公司内部会议、审阅合同、接待客户。这种“隐形高管”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公司运营的透明度风险。而监管层要求公司结合各地区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利用职权违规为公司谋取不当利益或其他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更是直接点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子公司股权乱象:国有资产流失的隐忧

如果说股权结构和历史收购还只是中环洁IPO之路上的“暗礁”,那么其子公司中国有股权、集体股权的乱象,则无疑是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这些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不仅增加了运营的风险,更让人担忧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国有/集体股权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黄山中环洁、中环洁业达、中环洁建投……这些子公司的股东名单中,赫然出现了多家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身影。且不说这些国资、集体资产为何会“掺和”进一家民营企业,单是其出资方式就令人疑窦丛生。无偿划转、非货币出资……这些看似“慷慨”的举动,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

更令人担忧的是,监管层要求中环洁补充说明子公司历史沿革过程中国有/集体股东的出资及股权变动是否履行相应评估及审批程序。这意味着,这些股权变动很可能存在程序上的瑕疵,甚至是不合法的。一旦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中环洁的这些子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可能被强制剥离。

股权质押风险:经营稳定性的威胁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子公司股权问题尚未解决之际,中环洁的股东珠海弘福又爆出了股权质押的消息。将所持有的公司4.4526%的股权质押给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本就说明珠海弘福的资金链可能存在问题。而质押期限已届满,正在与相关金融机构沟通续期方案,更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要知道,股权质押的行权,意味着珠海弘福可能失去对中环洁的控制权。这不仅会影响中环洁的股权稳定性,也会对其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冲击。如果珠海弘福最终无力偿还债务,其所持股权被强制拍卖,谁将成为新的股东?新的股东又将对中环洁的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悬在中环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依赖政府输血:高营收下的隐忧

营收一路高歌猛进,净利润也逐年攀升,乍一看,中环洁的财务报表可谓光鲜亮丽。然而,仔细分析其客户构成和应收账款情况,却发现这份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和潜在的现金流危机。这种“仰人鼻息”的商业模式,注定难以长久。

客户集中度风险:命脉掌握在政府手中

中环洁的业务模式很简单:为各地的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提供城乡环境卫生服务。这也导致了其客户的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户均为政府部门或其所属的城市管理相关机构。这意味着,中环洁的命脉,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旦某个地方政府改变政策,或者选择了其他服务商,中环洁的营收将遭受重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环洁的第一大客户始终是沈阳市铁西区城市管理局。这种对单一客户的高度依赖,无疑增加了其经营风险。如果沈阳市铁西区城市管理局不再续约,或者大幅降低服务费用,中环洁的业绩将受到直接影响。

畸高的应收账款:甜蜜的负担?

伴随着营收的增长,中环洁的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截至2023年末,其应收账款高达10.96亿元,占期内营收的51.43%。这意味着,中环洁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有一半的钱都还躺在政府的账上,无法变现。这种畸高的应收账款,无疑给中环洁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虽然中环洁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应收账款风险。要知道,政府的支付周期通常较长,且存在一定的付款风险。一旦政府拖欠款项,或者无力支付,中环洁将面临坏账损失,甚至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

现金流困境:营收的空转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了中环洁的现金流困境。报告期内,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剧烈,甚至出现了负数。这意味着,中环洁的营收增长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而是变成了“纸上富贵”。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一旦血液循环不畅,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中环洁的现金流困境,不仅限制了其业务扩张,也使其难以应对突发风险。如果不能有效改善现金流状况,中环洁的IPO之路将充满变数。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fajia1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