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華商基金老將“跑路”!股民的錢,還安全嗎?

author 2025-03-14 119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基金基金经理离职投资策略业绩

基金经理离职潮背后的真相:华商基金老将出走引发的思考

最近基金圈不太平,各种“清仓式”卸任看得人心惶惶。3月12日,华商基金也官宣了权益老将周海栋因“个人原因”离任的消息,而且直接是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不得不揣测。

基金经理频繁更迭,投资者如何自保?

周海栋在华商基金待了15年,也算是元老级的人物了。他管理的像华商盛世成长、华商新趋势优选这些产品,业绩也算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他管理华商新趋势优选的任职回报为368.34%、年化回报17%,这成绩单放眼整个市场,也算是拿得出手的。现在突然说走就走,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

华商基金倒是挺会做表面功夫,一边发公告感谢周海栋的贡献,祝他前程似锦,另一边赶紧宣布自购2000万自家基金,试图稳住投资者信心。但这套路,老股民都懂,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大家别慌”。

问题是,信心这东西,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业绩撑起来的。基金经理换了,投资策略会不会变?新来的基金经理能不能接得住盘?这些都是投资者心里没底的事情。

“个人原因”离职,真相到底是什么?

基金经理离职,对外永远都是“个人原因”,这四个字简直成了万能挡箭牌。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我个人认为,可能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 业绩压力太大: 这几年市场行情不好,基金经理压力巨大。业绩上不去,考核过不了,走人也是常事。
  • 公司内部斗争: 基金公司也是个小社会,派系斗争、利益纠葛,这些东西比电视剧里演的还精彩。可能周海栋在公司里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一气之下就走了。
  • 被挖墙脚: 能力强的基金经理,谁都想要。说不定有其他基金公司或者私募机构,开出了更高的价码,把周海栋给挖走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不利的。基金经理的离职,意味着基金投资策略可能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会带来不确定性。

别只看宣传,擦亮眼睛选基金

最近几年,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就没断过。南方基金的王士聪、华夏基金的周克平,都是“清仓式”卸任,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说明什么?说明基金经理这个行业,流动性太大了。

所以,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能只看宣传,也不能只看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风控能力,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稳定。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那么多基金,良莠不齐。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最好还是找个靠谱的理财顾问,让他们帮你分析分析,免得踩坑。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看上去很美,实则暗藏玄机

华商基金这次也学聪明了,搞了个“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想以此来降低基金经理离职对产品的影响。但这种模式,真的靠谱吗?

“多基金经理共管”:谁说了算?

“多基金经理共管”,听起来好像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个噱头。一堆基金经理挂个名,但真正负责投资决策的,可能就那么一两个人。

如果这几个人意见不一致,到底听谁的?谁来承担最终的责任?这些问题,基金公司往往不会告诉你。

“多基金经理共管”:业绩能保证吗?

基金投资,最重要的是投资策略的统一性和延续性。如果基金经理之间投资理念不合,那么基金的业绩很难稳定。

而且,基金经理多了,管理费也要跟着涨。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要投资者买单。

别被“多基金经理共管”忽悠了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看上去好像很美,但实际上,暗藏玄机。投资者千万不要被这种模式忽悠了,还是要擦亮眼睛,选择真正有实力的基金经理。

说白了,选基金就是选人。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比什么“多基金经理共管”都强。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fajia1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