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ETF神话破灭?“躺赢”时代终结!

author 2025-03-14 81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ETFA50指数基金量化投资人工智能

ETF热潮下的冷思考:真的是资产配置的“基础设施”吗?

最近ETF很火,各种宣传铺天盖地,什么“资产配置基础设施”、“中国版漂亮50”之类的,让人眼花缭乱。国联基金也顺应潮流,推出了中证A50ETF(基金代码:159390),号称是“量化+AI”加持,听起来非常高大上。

“基础设施”?小心被收过路费!

把ETF说成“基础设施”,这个说法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诚然,ETF相比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用更低、透明度更高,这确实是优点。但是,低费率不代表稳赚不赔,更不代表它就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为所有人服务的,而ETF本质上还是一种投资产品,有涨有跌,风险自负。

想想看,高速公路是基础设施,但开车上高速,你得交过路费。ETF也是一样,虽然管理费可能低,但交易费、印花税、以及买卖时点的选择,都直接影响你的收益。如果追涨杀跌,频繁交易,那所谓的低费率优势,很可能就被这些额外成本抵消掉了。更何况,指数本身的编制方法、成分股的选择,都会对ETF的表现产生影响。如果指数本身表现不佳,你买入ETF,也只能跟着喝西北风。

再者,别被“量化+AI”给迷惑了。量化投资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本质上就是利用模型和算法,来寻找市场中的规律,从而提高收益。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的规律,未来未必适用。AI再厉害,也只是工具,最终还是人来操作。如果模型设计不合理,或者参数设置不当,AI也可能变成“人工智障”,给你带来亏损。

A50?真能代表中国核心资产?

国联中证A50ETF,号称是中国版“漂亮50”。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漂亮50”是美国七十年代的说法,指的是当时一批业绩优良、增长稳定的蓝筹股。A50指数选取的是各行业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听起来似乎很美好。

但问题在于,市值大并不代表未来就好。有些公司可能只是因为过去积累的优势,才占据了市值高位,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而且,A50指数的行业分布也可能存在问题,如果某些行业权重过高,一旦这些行业出现问题,整个指数都会受到拖累。

例如,如果A50指数中,房地产行业的权重过高,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的情况下,这个指数的表现就很难乐观。同样的,如果过度依赖某些科技巨头,一旦这些公司面临监管风险或者技术瓶颈,也会影响指数的表现。参考2021年中国互联科技企业受政策监管冲击股价大跌,即使是大型企业也无法避免政策风险。(来源:华尔街日报)

风险管理:黑名单预警真能解决问题?

国联基金还提到,他们会采用黑名单预警,实时监控成分股舆情,对涉及重大违规的企业启动临时调出机制。这个听起来似乎很靠谱,但实际上能起多大作用,我表示怀疑。

首先,舆情监控往往滞后于实际发生。很多时候,企业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舆情才会爆发。等到舆情爆发了,再采取行动,可能已经晚了。其次,黑名单的标准是什么?谁来决定?如果标准过于宽松,起不到预警作用;如果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误伤一些无辜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即使及时调出了问题企业,替换进来的新成分股,就能保证表现更好吗?

总而言之,ETF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投资者在选择ETF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要被各种宣传迷惑。不要把它当成“基础设施”,更不要指望它能一夜暴富。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fajia1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