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国内外市场重要信息密集发布,对投资者情绪和市场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从国内的消费提振政策、金融监管动态,到国际上的美股走势、黄金价格波动,再到具体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曝光,无不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核心要点包括:
整体来看,本周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识别风险点,理性投资。
本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重心在于提振内需、优化营商环境,并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八个方面部署了30项重点任务,旨在全方位刺激消费需求,增强经济活力。行动方案涵盖了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升级、大宗消费更新换代、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限制措施清理,以及完善支持政策等多个维度。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大政策力度,同时激发市场力量,实现良性互动。在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同时,要以更高的目标追求和工作标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绿色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月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新增信贷近万亿元,社融增量同比多增。专家指出,考虑到春节因素影响,应将1-2月数据合并分析,整体信贷投放表现良好。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央行将“择机降准”,预示着未来将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市场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强调要着力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有序推进融资平台金融债务风险化解,确保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联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旨在严厉查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管理秩序。
全球市场本周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局面,美股在连续下跌后迎来强劲反弹,而黄金价格则突破历史高位,引发市场关注。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4日集体上涨,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均超过2%。科技股成为领涨主力,推动纳指大幅上扬。然而,尽管当日大幅反弹,但本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均录得下跌,纳指、标普周线更是遭遇四连跌。
3月14日,现货黄金价格和COMEX黄金期货双双冲上3000美元/盎司,为历史上首次涨穿3000美元整数位心理关口。金价自2000美元/盎司攀升至3000美元/盎司,用了四年多的时间。自2024年开始,国际金价如脱缰野马般震荡上扬。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全年累计涨幅达26%,金价一年内连续40次刷新历史纪录。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反映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
本周金融监管力度持续加强,证监会与公安机关联手出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公正。
证监会高度重视股市虚假信息问题,将其作为规范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改善市场生态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整治。公安机关也积极配合,查处编造传播谣言的责任人,形成震慑。
3月14日,A股公司总市值达到99.0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年末增加5.19万亿元。其中,上证主板和深证主板市值位居前列。A股市场规模的扩大,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1号——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相关事项》,明确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涉及证券市场相关事项进行监督管理,要求上市公司进行自查并披露是否存在退市风险、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旨在规范破产重整流程,保护投资者权益。
证监会对多起操纵市场案件进行处罚,杨波、谢勇分别因操纵“安奈儿”等多只股票、“渝三峡A”等多只股票被处以巨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这些处罚表明监管部门对市场操纵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业内人士预计,央行、证监会将加快推动保险公司参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并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以市场化原则充分满足机构需求,提升两项工具使用的便利性,从而活跃市场。
本周产业经济领域,质量安全问题引发高度关注,“3·15”晚会曝光了多个行业乱象,监管部门迅速作出回应。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也在稳步推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知名母婴品牌翻新售卖残次品、一次性内裤生产不卫生、家电维修乱收费、虾仁掺冰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今年将大幅提高对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的抽查比例,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对抽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严肃查处,形成监管闭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旨在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媒体有关中国可能正在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的报道纯属猜测,中国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航母建设问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召开民营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向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
近期光伏硅料—组件环节主要企业再度召开会议,对硅片—组件上半年配额重新调整,上半年每个季度出现了1%—3%的上调。多家机构发布的价格数据也反映出光伏抢装对产业链的影响,电池片价格全面上涨。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对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利息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额度提高至231万元,旨在进一步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
本周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既有风险提示,也有战略调整,值得投资者关注。
“自由点”卫生巾母公司百亚股份和“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分别因“3·15”晚会曝光的质量问题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自查并说明相关情况,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
宁德时代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并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45.53元(含税)。此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40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公告,对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对存在退市风险的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并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表明监管部门对市场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
有消息称,微软对华为的Windows系统授权即将到期,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商用AI笔记本电脑即将上市。多位华为内部人士确认了上述信息,预示着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战略转型。
针对通信行业电话营销花样百出、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问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发文称,对有关通信电话营销的报道高度重视,已开展全面自查。
东方集团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东方。
湘财股份公告称,公司与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由湘财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
国泰君安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变更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A股证券简称变更为国泰海通,本次变更公司名称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